mg4355娱乐线路检测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动态 >> 学科动态 >> 正文

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接受国家验收

时间:2006年05月15日 00:00 作者:


  
   5月14日,由教育部组织的以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莅临我校,对“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为期两天的检查验收。据了解,我校在“十五”“211工程”的支持下,进行重点学科、师资队伍、校内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实现了学校“十五”期间跨越式的发展。




  上午,教育部直属高校“十五”“211工程”项目建设验收汇报会在伯川图书馆多功能厅举行。教育部专家组成员有:吉林大学郭孔辉院士、同济大学范立础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怀进鹏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王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酉民教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建昌教授。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助理巡视员牛燕冰、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干部黄磊,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浩波,省学位办主任张建华,大连市政府副秘书长仇黎明,大连市教育局局长刘文健,大连市发改委副主任孙少杰,大连市财政局教科文处处长蔺建梅,我校党委书记林安西,校长欧进萍,老校长程耿东等学校党政领导参加了汇报会。


  牛燕冰在讲话中说,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根据“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规定和部署,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直属高校“211工程”“十五”期间建设项目进行总体验收。专家组将对大连理工大学“十五”“211工程”的建设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建设质量和成效等作出评议。他代表教育部对辽宁省、大连市对大连理工大学“211工程”建设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欧进萍对教育部专家组莅临我校表示欢迎。他说,在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的共建下,我校顺利完成了“十五”“211工程”各项建设任务,这次验收将是对学校整体工作的一次检验。副校长郭东明向专家组汇报了我校“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概况、项目管理与资金使用、建设成效、标志性成果以及发展思路等各方面情况。



  “211工程”是我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第九、第十个五年计划,从1995年起实施。实施“211工程”,是我国政府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重要措施。“211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所需建设资金,采取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我校“十五”“211工程”批准的总投资为2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100万元,教育部投资1158万元,辽宁省和大连市各配套资金2550万元,学校 自筹资金8642万元。


  “十五”以来,我校加快了学科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统筹安排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的学科群建设,学科结构和布局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科实力明显增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从8个增加到18个;博士后流动站从11个增加到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从41个增加到10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从75个增加到146个;本科专业从35个增加到51个。国家重点学科从4个增加到9个;省级重点学科从11个增加到26个。一个以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宽的学科覆盖面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学科结构更加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新趋势、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通过“十五”“211工程”建设,学校的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其中具有显示度的成果有:工程力学的先进性理论、算法、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生态染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环境友好化工催化剂及生物催化转化,精密和微纳米加工制造及测试技术,水资源模糊集理论与水库(群)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工程,杂萘联苯聚芳醚系列高性能工程塑料,高坝地震安全性评价及特种结隔震、减震技术研究,海岸和近海结构环境荷载及设计参数研究,等离子体微细加工技术的机理,计算科学中若干问题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在信息和物理中的应用。五年中,学校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钱令希院士获得了2004年大连市最高科技奖。2005年,学校科研总经费达到了4.18亿元,比2000年的1.5亿元增长了179%。


  在“十五”“211工程”建设中,学校始终把“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题,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办学思路。强调在人才培养中要“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教育创新,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的评价与保障体系”。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把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实施了“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育人环境建设和教学条件的充实改善,人才培养规模扩大,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培养层次明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全日制本科生规模稳步增长,全日制本科生规模从2000年的11919名增加到2005年的17526名。研究生规模则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2000年的3041名增加到2005年的13690名,其中在校博士研究生为2580名,在校硕士研究生超过7000人。目前,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之比为1:0.78。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集聚一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十五”期间,我校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步伐,实施多元化的用人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氛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创新精神和活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两院院士、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为中坚,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科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校园网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变化,已经覆盖了学校本部;市内校区(化工学院)和位于开发区的软件学院和城市学院,全部通过光缆提供高速互连。四个分校区网络全部进入学生宿舍和教学办公区域。“十五”期间,图书馆加强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全校重点学科的文献保障率已经达到80%以上。化学测试分析中心、材料测试分析中心、CAE技术与软件工程中心、节能和新能源中心四个公共测试分析中心已经步入正常运行。


  研究生教育大楼是我校“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于2005年9月正式交付使用,大大改善了学校研究生教学的基础设施,为学校研究生培育提供了良好场所。


  经过“十五”“211工程”建设,我校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能力、深入开展基础研究的能力、在高技术领域开展原始性创新的能力、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和实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能力日益凸显,加快了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步伐。



  专家组认真听取汇报后,就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情况进行了现场提问。会后,在校领导的陪同下,专家组成员对我校“先进材料科学及制备技术”、“低温等离子体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研究及应用”等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许梅杰 张平媛 姚化成)


上一条:教育部对我校“十五”“211”工程验收顺利结束
下一条: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校内专家预验收